在医院这个承载着健康与希望的地方,我们不仅要守护患者的身体安康,更要筑牢金融安全的防线。近年来,一些不法分子瞄准医院场景,以“高息理财”“保本投资”“医疗互助”等虚假名义实施金融诈骗,企图骗取患者及家属的“救命钱”“看病钱”。为了让大家远离陷阱,守护家庭经济安全,这份防范指南请务必收好!
这些“坑”,在医院里要格外警惕
1、 “高息理财”诱惑: 声称“低风险、高回报”,以“帮你赚够医药费”为由诱导投资,实则是非法集资,最终血本无归。
2、 “医疗投资”骗局: 虚构“抗癌新药投资”“医院合作项目”等,利用患者对健康的迫切需求实施诈骗。
3、 “陌生电话/信息陷阱”: 冒充医护人员、“金融顾问”致电,以“医保报销返还”“理财产品推荐”等名义套取个人信息或诱导转账。
守护“钱袋子”,记住这三个“不”
1、 不轻信“高额回报”: 任何承诺“保本高息”的投资都是陷阱,真正的理财从不会夸大收益,务必通过正规金融机构咨询。
2、 不泄露个人信息: 医护人员不会通过电话、短信索要银行卡密码、验证码等信息,切勿向陌生人透露关键信息。
3、 不盲目转账汇款: 涉及资金交易时,先与家人沟通,或向医院官方渠道、警方核实,避免因“急用钱”“赚快钱”心理受骗。
发现可疑情况,这样做
1. 保留证据: 记录对方的联系方式、宣传资料、转账记录等。
2. 及时举报: 向医院保卫科、辖区派出所或金融监管部门反映,避免更多人受骗。
3. 提醒他人: 主动向身边的患者及家属分享防骗知识,共同筑牢安全网。健康是生命的基石,资金安全是生活的保障。让我们一起提高警惕,对非法金融活动说“不”,守护好每一分“救命钱”,让就医之路更安心、更温暖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