移动端

首页 > 科研教学>科普知识

【新型冠状病毒心理科普知识】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下的心理应激及调节

发布时间:2020-02-03    发布作者:

  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,不但打断了我们每个人的春节出行、聚会、走亲访友等计划,还给我们带来身体、心理上很的压力、应激、甚至是阴影。身体上一旦感染上“新型冠状病毒”我们很可能会发病,因肺炎而住院,有少部分年老体弱、本身躯体疾病较多、抵抗力差的可能会病情严重,甚至病危,极少数可能死亡。给身体带来很大痛苦、消耗,同时心理上也充满了紧张、焦虑、抑郁、恐惧、悲伤、无助甚至绝望。

  这显然是个急性应激事件,对人们心理的冲击是巨大的。与一般应激事件相比影响更大的是本次疫情的不确定性。本次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的病毒是新的、临床表现也是不完全一致的,病情轻的可能没有症状,病情重的可能严重肺炎、甚至死亡。最可怕的是传染性较强,人们不知道谁感染了,不知道自己身边的哪个人就是病毒感染者(当然病毒感染者自己也不一定知道自己已经感染了病毒),不出现症状的感染者也有传染性,你可以远离有症状的感染者,政府也会给有症状的感染者很好的治疗,但那些还没有发病的、还在潜伏期的、甚至没有症状的呢,我们周围都是人啊,接触过的人不知道谁就是已经感染病毒了的啊。还有这个疫情会持续多久,一代感染者潜伏期长的就是14天,还有二代、三代……等等。所有的不确定性会让人们产生焦虑、紧张、抑郁、悲伤、无助、失控感甚至是恐慌情绪,会对人们心理产生巨大的冲击,人人自危,担心、害怕充斥着人们的心理,甚至滋生出听信谣言、愤怒、互相抱怨、攻击言行。

  那么当应激事件发生后人们为什么会出现的这些认知、情绪、行为上的反应呢?哪些反应属于正常的,哪些反应是不合理的,我们应该怎么做呢?

  对于这次突发的新型冠状病毒疫情,人们心理上的反应大体上分为三个阶段,即:警觉期、抵抗期、耗竭期。

  警觉期的主要表现为:警惕性提高、动员内在的潜能,属于正常的心理反应。适度的警觉性提高可以高效、有目的地处理应激问题。如果反应过分迟钝、动员不足,自身反而容易受到伤害;反应过度则会陷入只在意危险本身,甚至“僵在那里”意识不到我们自己的内心潜能,做事会犹豫不决或过于匆忙草率。

  抵抗期表现为否定、不接受,甚至愤怒、攻击行为。情绪反应过度导致忙乱且低效,处理事情主次不分、轻重不明。理想的积极的应对可以顺利度过应激危机,个体得到成长,不会进入衰竭状态。

  耗竭期表现为出现各种身心不适,如:虚弱、疲惫、抑郁等,重者可以出现严重而持久的躯体及精神障碍。

  人们面对此次严重疫情出现的心理应激,可以出现各种心理及躯体反应症状。情绪上:焦虑、愤怒、抱怨、抑郁、悲伤、无助甚至绝望。认知上;犹豫不决、缺乏信心、容易受暗示(轻信谣言、易受鼓动等),注意力不能集中、记忆力下降,与人交流表达、理解困难。行为上:回避、攻击行为等。

  焦虑:焦虑是心理应激最常见的心理反应。心理应激时,适当的焦虑可以提高人们的唤醒或警觉水平,动员人们行动起来。这样的焦虑和伴随的神经系统的适度激活对人们适应环境是有益的。但是过度的焦虑则是应对心理应激的敌人,使人们不能准确认识事实和评定应激的性质,从而不能作出适当的判断、决定。因此过度焦虑常常导致适应和应对的失败,其他负性情绪反应接踵而至。

  愤怒、抱怨:心理应激下人们往往容易无故发火,对人怀有敌意,自己都不知道为什么。伴随这些情绪也常常会有攻击行为。

  抑郁、悲伤、无助甚至绝望:通常这些情绪也是人们经历了反复的应对而不能起效,从而倍感受挫的结果。这些情绪反应可严重干扰人们的认知活动,甚至造成认知障碍,有时在消极的情绪反应与认知功能障碍之间可形成恶性循环。

  行为上的回避、攻击:包括自伤、自杀行为。 一方面是针对自身的行为,如:逃避、回避应激源(武汉500万人的大逃亡),饮酒、吸烟、过量服用各种镇静药物;另一方面则是针对与应激源有关的外部行为,如对政府的抱怨、不满,辱骂、攻击医务人员,也可能转向其他事物,具有一定的危险性。

  与此次疫情应激有关的躯体症状:睡眠差,入睡困难、睡眠浅、早醒、多梦甚至噩梦;食欲差、恶心、腹部不适、腹泻;出汗、肌肉紧张、全身无力;头痛、胸痛、胸闷等。

  面对突如其来的这次疫情我们怎样处理好这些情绪和认知行为呢? 首先,我们要有信心,对自己、家人、社会、政府要有信心,对我们人类自己要有信心,人类历史上还从来没有哪一次疾病疫情打垮我们人类,不管是传染性最强的鼠疫、霍乱,还是黑热病、非洲埃博拉病毒,从来没有战胜我们人类,要不然我们人类就不会存在在这个星球上了! 我们要相信政府,我们的政府是地球上组织性、纪律性、协调性、统一性最强的政府,没有哪个国家能超过我们,我们一定能团结一心战胜这次病毒疫情;我们要相信我们的医学专家、科学家们,目前疫情正在按照他们预言的方向、结果发展--我们一定能取得胜利!

  在此,也为大家提供几点简单易行的方法。

  一、先接纳自己,再做选择

  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影响着我们每一个人的生活,身体、情绪、想法和行为各个方面或许都会感到不舒服、不适应。我们会变得敏感易怒、生物钟紊乱、控制不住的看手机等等,不论我们是多么的一反常态,请先接纳自己,告诉自己:在压力之下出现的任何感受、想法、行为都是被允许的,只要不违法乱纪,不要自责,这是我们应对压力的一种方式,先抱抱自己,接下来问问自己我们可以为自己做点什么。“我现在感到不安”;“我担心自己也被感染了”;“我不断看手机是想确认自己没有被传染”,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或写下来,了解自己行为背后的意图,选择什么事可以多做,什么事要少做。例如,多从正规途径了解疫情的防护知识,避免信息过多或不可靠带来误解和恐慌、焦虑等负面情绪;播放自己喜欢的音乐,选出自己最喜欢的一幅画或者照片,说说你对它的感受,看一部你喜欢的电影。

  二、接纳自己的恐惧、学会和自己的恐惧相处

  担心、恐惧被病毒传染是我们的本能反应。我们听到各种新闻媒体关于疫情的报道,可能会感到担心、害怕、恐惧,怀疑自己被传染了。面对如此多的信息报道,问问自己最想了解的信息是什么?获取相关信息后自己要有独立思考和判断甄别能力,不要自己吓自己,与自己的恐惧对话,发现自己的潜在勇气,可以试着把恐惧想象成一个可见的有形的东西,想象它的颜色、形状,然后把它放到抽屉里,告诉它:“我知道你对我是重要的,但现在我不需要你了,你最好在里面躺一段时间,等我需要你时,我再把你放出来” 。多与家人进行沟通,多拥抱家人,平时没有时间也不好意思做,现在有条件去做了。

  三、找到内心的平衡

  人们对事态的发展感到不确定 、无法掌控时会出现焦虑、抑郁、愤怒等情绪。有人会感到心神不安、坐卧不宁,担心家人、自己感染上病毒患了“肺炎”甚至出现出汗、心慌、口干等表现,有人会变得易发脾气,悲观、精神不振,容易哭泣、心情差,觉得没意思,没胃口或暴饮暴食,失眠等;有人会因为疫情严重影响了自己的生活、工作、健康而感到愤怒。如果不去调节这些负面情绪就可能影响个人、家人的身心状态,所以我们要找到自己内心的平衡。满足最基本的生理、心理需求:充足的生活物质、安全保障、归属感的获得可以帮助我们在压力下获得确定感。通过想一些让自己平静的念头快速的减轻焦虑反应,如:想到目前为止自己和家人朋友都是好好的等。

  四、转换注意力、聚焦希望

  尽管绝大多数人们不喜欢危机 ,但我们不得不承认,每次危机之后我们都会成长许多。因此,我们可以思考一下,这次疫情过程中:

  --我们对自己、家人和社会有什么新的发现、认识?

  --我们对自己、家人和社会有什么积极的发现和认识?

  --在与疫情战斗期间最想做的三件事是什么?

  --在疫情消灭后哪三件事是你最想做的?

  我们可以与家人一起交流讨论这些思考和发现,相互给予希望,营造积极的家庭氛围。当我们每个家庭在积极面对疫情时,我们全中国就在积极面对疫情。这次疫情是对我们每个人、每个家庭的挑战,也是对我们国家的挑战!我们万众一心攻坚克难,一定能够战胜病毒疫情!

  撰稿人:市三院副主任医师赵兵

  铜都心理热线:

  1.0562-2167912,周一~周五,上午8:00~11:30,下午14:30~17:30,

  2.18956288095,18956288097,24小时


地址:铜陵市淮河大道南段1758号
电话:0562-2105671
专家热线:18956288098/18956288097
心理热线:0562-2167912
  • 移动端

  • 铜都心里健康公众号

  • 铜陵市第三人民医院公众号